close

 

 

0010627504   秘密結晶      作者:小川洋子 出版社:麥田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如果這世上的事物會逐一被消滅

有形體的,例如寶石、郵票、口琴、果實,全都會消失,即使有人收藏著,也必須拿出來銷毀。

沒有形體的,比如春天將不會再來臨;或者記憶或感官,就像人們對於香水的誘惑、照片的懷舊感,將不會再有感觸。

如果是鼻子消失了,即使看得見、摸得到自己的鼻子,大概會再也聞不到氣味吧。

小川洋子的【秘密結晶】,說的就是這樣的「消滅」。

 

島上的居民對於這些「消滅」都習以為常、坦然接受。沒有了某些事物,生活還是可以繼續,所以大部份人並不質疑這樣的規律。某天早上醒來,發現該是某件事物消失的時候了,他們會順從地將自己家中的那件物品拿出來銷毀,然後遺忘。

其中有些人擁有能夠「記得」的能力,不被「消滅」所影響。他們記得音樂盒的聲響如何令人平靜、記得玫瑰花的美麗,他們企圖替這座島留下那些被消滅殆盡的事物。

但是,祕密警察將會執行「記憶掃蕩」,一次又一次帶走這些違抗定律的人,徹底銷毀所有應該消失的事物。

在祕密警察的追捕之下,那些被視為異類的人必須放棄原有的正常生活,躲到庇護所,過著不見天日、如暗房老鼠一般的生活。

究竟是誰決定什麼事物該消失,又是如何讓那些事物從人們心裡被抹滅的,這就沒人知道了。總之,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如此。

 

主角是一名小說家,在她所寫的作品裡,每個故事都描述著某種殘缺。她並不屬於那些能夠抵抗消滅的人,她生活中的事物亦按照島上的規則,若是照片被消滅,她必須將照片燒掉,即使她再看著她父母的照片也不會有所感觸;若是雕刻品必須被消滅,她也必須交出所有雕塑,或是藏起來,祈禱祕密警察不會發現。

無論她的編輯——那個不會因消滅而遺忘的人之一,如何努力想喚起她對那些已逝事物的感覺,努力傳達那些事物的美好,她仍然無法再有感受。

然後有一天,輪到「小說」必須被消滅。

 

小說、書冊、圖書館,那些紙張燃燒的時候,旺盛的火焰就像是某種祭典。

她被迫將自己的作品和藏書都燒掉,無能為力,並且失去了寫作的能力,再也寫不出故事來。

「燒書的人,最終會燒人。」她記得有過這麼一句話。

不過,也許當小說被消滅時,她的心靈也就乾涸了。

她那未完成的故事裡,有個失聲的女角色,被人禁錮在高塔裡;打字機封存了她的聲音,而喪失了打字機之後,早已失去聲音的那角色只能任人宰割。

「當妳失去聲音之後,妳就無法再擁有自我了。」將那角色禁錮的人如此說道。

而她也就像她筆下的角色,失去了自我。

所有逐一接受「消滅」的人,其實也都在某件事物消滅之時,喪失了一部份的自我。

失去了自我的人,可以輕易被取代。她耗盡最後一分力氣勉強完成了那個故事:被禁錮的女角色在禁錮者膩了之後,即將被下一個失去聲音的人取代。

可笑的是,終於有一天,輪到「生命」消失了。

最後,能夠留下的,只有那些不會忘記、能夠在「消滅」和祕密警察的「記憶掃蕩」之中存活下來的人。

就連執行這一切的祕密警察也會被消滅。

 

「消滅」,或許有人會說,這是這世界的必然,是對你我的磨練;想在這世界生存,就必須按照規則,拋下那些「無用」的事物。小川洋子此作,或許是對這些人造法則的寧靜反抗。

所謂失去的「聲音」,並不單指為了權益而走上街頭之類的發聲,也並非形容不被聽取的個人意見。那是一種更為私密的存在,雖然私密,卻是一個人願意、希望展現的事物,例如真實的性格,例如尊嚴。而今,人們已不能隨心所欲展現自我、追求所愛。

這,才是真正的失聲,真正的消滅。

 

讀著此書,慢慢在那看似平靜和順的筆觸之下感覺被剝奪之殘忍。

究竟是誰,要奪去我的聲音呢?

在「消滅」之中無能為力,逐漸失去珍視之物,與眾人一同,認為過一陣子習慣了就會好。

如果因為「記得」而必須遭受追捕囚禁,那我是否應該忘記?

我並不祈求在我消逝之後有人會記得,又或者我能留下些什麼。

但是,就連活著的時候,都不能有自己的聲音;最微小的、最珍視的事物也必須讓人隨意控制、隨意拋棄。

那實在是太悲哀了。

可是……

如今我的聲音,也只能存在於這裡。

或許總有一天,仍然會在某種自願或非自願的掃蕩之中被拆解、被消滅吧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